尊敬的淄博九科计算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新老客户:
根据国务院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调休放假的通知精神,现将我公司放假具体安排通知如下:
9月3日至5日调休放假,共3天,9月6日(星期日)上班。放假期间,如果您遇到问题,可发送Email至admin@92kr.com,我们将尽快给予回复处理,给您带来的不便,敬请谅解!
76年前的7月7日,七·七事变爆发,中华民族万众一心,开始了艰苦而漫长的抗日战争。8年后的8月15日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。为捍卫国家民族的独立和尊严,包括国民党抗战老兵在内的所有抗战士兵,都曾在抵御日本侵略战争过程中舍生忘死、浴血奋战,他们的历史功绩有目共睹。
至此抗战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,淄博九科计算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,向抗战老兵致与崇高的敬意!
老兵档案:陈来保,89岁,出生于安徽省铜陵市,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,在战争年代先后数十次立功受奖,1964年转业到江西修水县,1983年离休。 抗战故事:1944年,几百个日本鬼子开着汽艇在安徽无为县三官殿扫荡,100多名新四军被鬼子包围,部队被迫以玉米地为天然屏障,与日军殊死搏斗。战斗持续了两天两夜,全连仅剩20多人,歼灭鬼子200余人。
老兵档案:李步宏,91岁,现居德安县磨溪乡董家村。 抗战故事:1942年春,我在家乡江苏盐城加入陈毅所属新四军十一中队,任军区警卫、警卫二班班长,后调入师部做后勤工作。部队基本上是打游击。我们用的武器是从伪军手中缴获的‘汉阳造’。全连只有一挺机枪,子弹也有限,只有与日军近距离拼杀。1947年,我因患胸膜炎,从部队退伍回乡务农。 本报记者 杨继红
老兵档案:王臣,96岁,河北省迁西县人,现居宜黄县。 抗战故事:1943年4月,我报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,投身到抗日战争中。1945年,我奉命随部队出关接受日本投降。 本报记者 林 君 摄
老兵档案: 余德文, 91岁,现居星子县泽泉乡竹岭村。 抗战故事: 1938年我参加了庐山抗日武装游击队,在游击队里参加过大大小小战斗几十场,算起来亲手打死的鬼子有70个左右。之后,我又参加过抗美援朝,战争结束后回乡务农。 本报记者 杨继红 摄
老兵档案:李玉昆,96岁,河南省封丘县人,现居广昌县。 抗战故事:我1937年入伍,同年9月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。1942年参加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作战。1945年回国在广州接受日本投降。 本报记者 林 君 摄
老兵档案:张世凯,94岁,南城县人。 抗战故事: 我1939年入伍,同年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,1942年参加浙赣会战,1945年随部队到云南、越南等地接受日本投降。 本报记者 林 君 摄
老兵档案:陈日初,90岁,抚州市临川区人。 抗战故事:我1942年入伍,1943年被编入步兵连,同年10月在福建马尾与日军激战3天3夜,被弹片划伤了大腿仍坚持战斗,与战友们一起成功击退日军。 本报记者 林 君 摄
老兵档案: 王世忠,99岁,南城县人。 抗战故事:我1933年入伍,‘七七’事变后,随部队参加了襄北抗日大会战,并在随后的抗日战争中多次立功受奖。 本报记者 林 君 摄
老兵档案:钟文生,91岁,现居玉山县白云镇平阳村。 抗战故事:我1944年在上饶市灵溪祝同中学读书,在家乡农村亲眼看见日本鬼子无恶不作。早一天把鬼子赶出去,这就是我的心愿。所以1945年我投笔从戎参加抗日。 本报记者 杨继红 摄
勿忘历史,勿忘这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庞。
在中华儿女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炮火纷飞的年代,他们以血肉之躯接受血与火的洗礼、生与死的考验。他们是抗日战争的亲历者,也是和平生活的创造者。
如今,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人,有的带着他们的故事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匆匆离去,健在的都已是八九十岁的老人。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。卢沟晓月尚在,石狮弹痕犹新。希望每个人都要铭记抗战历史,发扬抗战精神,更加珍爱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。